市政協召開“提升區域醫療服務能級,完善分級診療制度”專題協商會
10月16日,市政協召開“提升區域醫療服務能級,完善分級診療制度”專題協商會。副市長宗明應邀通報相關情況,并聽取委員意見建議。市政協副主席方惠萍主持會議。
合理配置醫療資源,促進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均等化,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建設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的重要內容,對促進衛生醫療事業常年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的意義。據介紹,本市近年來著力構建家庭醫生制度,作為深化醫改、推進分級診療的突破口。目前全市有718萬人參加到了組合簽約當中。三甲醫院近年來在臨床診療、科研創新、人才發展,管理改革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一批重大發現和科技成果得到了國家的認識,市政府要求市級醫院只要有條件都要加大臨床研究中心的建設,把醫護人員參與臨床研究的能力,轉化為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重要力量,同時通過醫聯體建設,下沉醫療資源,在區級醫院和社區醫院加強隊伍建設和學科引領。但目前,三級診療中的“中層”——區級醫院存在功能定位不準、服務能力和支撐保障不夠等問題。為此,本市提出希望用三年左右的時間進一步加強區級醫院建設,讓多層次多樣化、布局合理的醫療服務體系能夠在現有的基礎上更加務實,扎實。下一步,本市將探索推出上海市區域醫療中心醫療服務能力標準和緊密型醫聯體的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標準,并下功夫做實區級醫院。
方惠萍表示,近年來,本市在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構建多層次多樣化,布局合理的醫療體系,促進醫療服務均等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醫療基層就診比例明顯提升。建立合理有序的就醫環境和秩序成效顯著。廣大政協委員十分重視完善分級診療制度這項工作,大家就此持續提交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建言,就如何以政策引導促進就診下沉,確定分級診療的分工定位等提出想法,不少建議得到采納,未來將繼續就此開展調研建言,為提升區域醫療服務能級,完善分級診療制度貢獻智慧。
委員們參與本次專題協商會熱情很高,共有超過百位委員報名參會。會上,大家“搶”起話筒,爭相發言。馬馳、沈柏用、郝勇、王潔、章毅、徐兵、胡偉國、粟瑩、黃綺、陸小聰、顧建鈞、胡蘇云、丁勇、楊德鈞、許劍民、狄文等16名委員先后獲得發言機會,從不同角度提出意見建議。委員們認為,近年來,本市持續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努力構建多層次、多樣化、布局合理的醫療服務體系,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社區衛生中心就診比例逐年提高,家庭醫生制度覆蓋面逐步擴大,優質、便捷、高效的醫療服務供給能力不斷提升。委員們建議,進一步提高區級醫療機構診療和輻射能力,合理整合醫療資源,改進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質量;明確區域醫療中心功能定位,著重做好常見病、多發病的疾病預防、臨床診治、康復護理;完善區域醫聯體建設,推進基本醫療服務便捷化、均等化、同質化;促進長三角應急醫療信息共享,建立高水平的應急醫療中心,提升區域應急醫療服務水平。
為籌備好本次專題協商會,牽頭籌備工作的市政協教科文衛體委自今年上半年先后召開多場座談會,聽取委員建議。9月3日,市政協教科文衛體委組織委員赴浦東新區周浦醫院開展專題調研,詳細了解該院作為區域醫療中心的相關建設情況和碰到的問題。9月8至12日,市政協調研組赴甘肅省蘭州、隴西、天水等地學習考察。調研組圍繞甘肅省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情況等,與當地相關政府部門座談交流,詳細了解甘肅在推進分級診療制度方面的成功經驗。
(稿件來源:聯合時報 攝影:申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