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解決上海市公交車輛場站不足問題的建議
游閩鍵、王如路、王福明、付軍、伍愛群、劉毛伢、江小民
陳大吾、陳云麒、陳春蘭、俞飚、姜逸青、錢世超、唐杰、黃春華
※背景情況※
2018年7月上海發布了未來5年空氣治理的“藍圖”——《上海市清潔空氣行動計劃(2018年-2022年)》(以下簡稱計劃),明確2018年至2020年,上海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數量分別不低于4.3萬輛、5萬輛、6萬輛。2020年底前,上海建成區公交車全部更換為新能源汽車。根據調研中,上海交通委提供的數據,截至2018年9月底,上海公交車總數量為17193輛,新能源和清潔燃料車8124輛。
上海交通委預測在2020年底,整個上海市或將有13000~14000輛新能源車替代傳統的公交車。因此,新能源車輛過夜停放場地及充電樁安裝場地、新增其他公交車停放場地的缺口問題亟待解決。
※問題及分析※
1、有限的場站資源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公交車輛停靠需求
隨著公交線網的不斷優化,公交車數量也在不斷增加,而上海的土地資源愈發珍貴,公交車場站數量卻并未與公交車數量的增幅保持一致。因此,現有場站與公交車的匹配度明顯不足。根據上海交通委員會提供的數據,僅浦西夜間就有近1000輛公交車無法進場停放。我們在久事集團的調研發現,目前上海公交停車設施主要由公交配套停保場(大型專用)、汽車站、樞紐站、公建、社會場地組成,目前該集團仍有將近1300輛車存在停車位缺口。因此,夜間停運的公交車輛不得不停靠在道路旁、小區附近等,給居民帶來很大的不便,且車輛還存在人為損害等隱患。
2、新能源車缺乏匹配的充電車位,將嚴重影響新能源車輛的利用率
《上海市清潔空氣行動計劃(2018年-2022年)》中已明確提出新能源車的普及要求。因此未來,上海的新能源車數量必將不斷增長。目前新能源車的燃料種類包括:油電混合、插電式混合、增程式混合、純電動等,電是新能源車的必備動能。目前上海公交車場站不足,充電樁無立足之地,無法保證新能源車的正常運行。久事集團的調研數據顯示:2019年,久事集團將預計持有新能源純電動公交車車輛總數5030輛。而預計至2019年底將建成具有充電服務能力的充電車位共5898個,雖然在預計數量上似乎能夠滿足需求,但由于供電和工程批復等情況,計劃實施中將會遇到來自多方的阻力。且這個充電樁數字與2020年新能源純電動公交6894輛的目標相比,也將出現996個缺口。
※建議※
1、堅持“公交優先發展,場站需要先行”的原則,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停放公交車輛
根據《國務院關于城市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的指導意見》(國發〔2012〕64號)、《上海市公共汽車和電車客運管理條例》,市和區、縣人民政府在公共交通規劃的源頭就要強調“公交優先發展,場站需要先行”的原則,在建設兩網融合的進程中,應當大力推進公交優先發展,并將場站建設優先放在首位。首先,對原土地使用者在符合規劃且不改變用途的前提下進行立體開發。其次,對新建公共交通設施用地進行地上、地下空間充分開發,將公交車輛停場地規劃并入小區、商場用地規劃中,按照市場化原則實施土地綜合開發。最后,建議公交營運公司以出租的方式與具有大面積場地的第三方合作,充分利用夜間城市閑置場地。
2、明確集中充電為主、分散充電為輔原則,采用多種充電模式并行的方式
場地集中對新能源公交進行充電效率不高,并過于依賴原本有限的場地資源,可借鑒目前深圳采用的“智慧停車+充電樁”模式、“變電站+充電樁”模式、“停車場+充電”模式并行的方式,采用新能源公交車集中充電為主、分散充電為輔的原則,以提高充電效率,充分利用社會可利用資源。
3、加大對新能源車的電池與充電樁的科研投入,改善車輛的充電方式、續航能力等
新能源車的動能主要依靠電力,因此電池是全車的關鍵。提高新能源公交車的補助,鼓勵科研單位與企業緊密合作,促進產學研有效結合,加大對新能源車方面的知識產權保護,加速相關專利的成果轉化;鼓勵企業自主創新研發,延長電池的壽命及續航能力。
4、保留一定數量的無軌電車,作為新能源車的有效補充
根據前期調研情況,目前全市有15條無軌電車線路、353輛無軌電車處于正常運營狀態。無軌電車屬于新能源車的一種,甚至比帶電池的新能源車還要環保,并且無需特定場地進行充電。為此,上海市交通委曾做過專門調研,由于現有的線網可聯接多條公交線路,根據上海市的現狀,保留七百至八百輛無軌電車的方案最為合理。在目前市區場地嚴重缺乏的情況下,建議保留無軌電車,使其作為新能源車有效補充,并且可進一步在上海市東部等人口較少的區域推廣無軌電車。